电工电路课件 篇1
大学生活转瞬即逝,转眼之间,作为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的我即将告别大学生活,告别亲爱的同学和敬爱的老师,告别我的母校——×大学。美好的时光总是太短暂,也走得太匆匆。如今站在临毕业的门坎上,回首在×大学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感慨颇多,有过期待,也有过迷茫,有过欢笑,也有过悲伤。 本人在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老师的教诲下,在微电子制造工程班同学们的帮助下,通过不断地学习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和参与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相关实践活动,
本人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素质
和个人能力得到了提高,完全符合×大学对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要求。
在思想品德方面:在×大学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就读期间自觉遵守《×大学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学生行为准则》,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通过大学思政课学习,我学会用正确理论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自己成为思想上过硬的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合格毕业生。
在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学习方面:本人认真学习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的每一门功课,积极参加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相关实践活动和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并顺利通过考核。平时,我关注当前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发展,及时掌握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最新科研情况,使自身的微电子制造工程素养与时俱进。此外,我还参加微电子制造工程相关资格考试(列举自己获得的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证书)。从大一入学时对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的懵懂到如今对整个微电子制造工程行业发展的了解,我已经完全具备了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毕业应有的条件。
在工作组织方面:我担任过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01班×班干部(或微电子制造工程班宿舍长、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实习组长等)。本人积极主动参与微电子制造工程班级事务管理,代表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01班参加学院×活动。在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01班集体活动和微电子制造工程班宿舍管理中,我有意识地协调好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做好班级内务工作,为我们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01
班同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级获得(列举微电子制造工程班级和个人荣誉)。
我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作为即将毕业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大学的四年熏陶,使我拥有深厚的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知识,我将以坚强的信念、蓬勃的热情、高度的自我责任感去迎接人生新的阶段。
电工电路课件 篇2
经过一周的忙碌,完成了电工的实训,感觉时间过得挺快的。在这短暂的一周时间里,学习到了一些的基本的技能。作为电子专业的学生,这些基本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继续学习。现在谈谈我这一周的学习心得。
在实训之前,我对电工这一方面的知识充满着强烈的好奇之心。电工实训是一门技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开始实训时,首先是一些工具的使用和一些注意事项,其次学习的是导线的.连接。在没接触电工的知识之前,我误以为这没什么学问,就随便连接而已。经过的老师的讲解,是我改变了对这的看法。导线的连接时最基本的,但是也是很关键的。我们在做到它的使用功能,美化也挺有必要的。所以经过老师的解说和示范,还给了我们一些成功的作品。加深了我们的理解与实践。接下来就开始动手操作了。对于我们从没接触过电工方面知识的人,我们兴致勃勃的开始动手。我们做了一遍又一遍。在学习中,老师一遍纠正我们操作错误,解决我们出现的一些错误。使我们在一步一步的提高。
其次学习了基本的电路安装布线。其中有明线、暗线、明合、暗合、双联开光和电表安装,这些都是一般家庭必备的一些基本电路,是非常实用的。在学习中设计的电路一些线路的走向,既要节约材料又要做到美光。这些不能有一丝的马虎,要谨慎,做到安全第一。经过一天的操作,总体都完成了,接下去就是期待老师的考核。我觉得自己做的不错,有一些细节方面有待改进,虽然最后考核结果有一些小遗憾,但是自己挺满意的。
最后我们学习了正反转电路,同样老师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器件的使用和接法。经过老师的细心教学,我们又开始进入了实际操作的流程。首先是对正反转电路概念的理解,了解工作原理。这个电路线路比较复杂,每一根导线必须了解他的重要性。为了便宜以后的一些维修,在操作中使用了号码管。实践中时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接错线。这是一个合格电工的必备素质,我们在实验室做的好比是在实际生活中的操作,万一接错了就会造成损失。
实训的一周就这样结束了,我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一些实战技能。这一次的实习正如老师所讲,没有多少东西要我们去想,更多的是要我们去做,好多东西看起来十分简单,看着电路图都懂,但没有亲自去操作,就不会懂得理论与实践是有很大区别的。看一个东西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就是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有些东西也与你的想象不一样。所以我们要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水平。
在这次为期40天的电工实习,我从感性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使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只具有理论知识是不行的,更要有动手能力。通过实习我们更加体会到学以致用这句话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本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使我们对电工工具、电器元件及线路安装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了解一些线路原理以及通过线路图安装、调试、维修的方法;对电工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做初步的理解;培养和锻炼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地结合,做到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素质人才。以前我们学的都是一些理论知识,比较注重理论性,而较少注重我们的动手锻炼,而这一次的实习有不少的东西要我们去想,同时有更多的是要我们去做,好多东西看起来十分简单,但没有亲自去做,就不会懂得理论与实践是有很大区别的,很多简单的东西在实际操作中就是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也与我们的想象不一样,这次的实训就是要我们跨过这道实际和理论之间的鸿沟。理论说的再好,如果不付诸于实际,那一切都是空谈。只有应用与实际中,我们才能了解到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开始的时候,老师对电路进行介绍,我还以为电工实习非常简单,直至自己动手时才发现,看时容易作时难,人不能轻视任何事。连每一根电线,都得对机器,对工作,对人负责。这也培养了我们的责任感。这次实习很累,在安装过程中我们都遇到了不少困难,理论与实践是有很大区别的,许多事情需要自己去想,只有付出了,才会得到,有思考,就有收获,就意味着有提高,就增强了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这一个星期的电工技术实习,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这些都是平时在课堂理论学习中无法学到的,我主要的收获有以下几点:
1、掌握了几种基本的电工工具的使用,导线与导线的连接方法,导线与接线柱的连接方法,了解了兆欧表的使用方法等基本常识;
2、了解了简单电工横杆的安装方法,掌握了一般开关的倒闸方法;
3、本次实习增强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了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细心严谨的作风。
通过实践,深化了一些课本上的知识,获得了许多实践经验,另外也到了自己部分知识的缺乏和浅显,激励自己以后更好的学习,并把握好方向。信息时代,仅会操作鼠标是不够的,基本的动手能力是一切工作和创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而且,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让我到,只有不断增加自身能力,具有十分丰富的知识才能不会在将来的竞争中被淘汰。总而言之,这次实习锻炼了自己,为自己人生的道路上增添了不少新鲜的活力!我会一如既往,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于工作上。我们的工作需需要有积极的工作热情和踏实的工作作风。我将以这次培训为契机,找准自己前进的标杆,在工作中向智慧型发展,在业务上朝科研型努力。
电工电路课件 篇3
一、入门篇(电路入门,电磁入门)
电路入门部分
1、对电路基本概念、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模型及电路组成部分中间环节基本概念进行了解(1~5课时)。
2、掌握电路组成部分中间环节各个物理量的实质含义与符号以及中间环节的各个物理量的求解(6~11课时)。
3、掌握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以及真实方向的判断;掌握电路中基本物理量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求解(12、13课时)。
4、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及电源三种电路的工作特征(14~16课时)。
5、了解理想电路电器元件的基本概念及作用(17课时)。
6、了解电阻元件的基本含义和特性;掌握电阻元件的串联、并联、混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实际应用和求解(18—28课时)。
7、了解电容元件的基本含义和特性及电容中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掌握电容元件的串联、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实际应用和求解(29~35课时)
8、了解电感元件的基本含义和特性;掌握电感元件的功能和实际应用(36~40课时)。
总结:掌握电工基础的电路组成基础知识,电路中间环节各个物理量的求解与应用,欧姆定律的运用,电源电路,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应用于与电器元件物理的求解。可以完成对日常简单电路的设计以及电器元件的选型,熟悉各种简单电路及电器元件在电路中的功效,为后面学习复杂电路打基础。
电磁入门部分
1、磁场作用与应用的基本介绍;熟悉磁体与磁感应线基本感念与性质(133~137课时)。
2、磁场中基本物理量的介绍(138~139课时)。
3、电磁感应现象、特点以及电磁感应的应用介绍(140~144课时)。
4、感应电动势的基本性质及其求解与应用介绍(146~152课时)。
5、感应电流基本性质特征及其应用求解介绍(153~157课时)。
6、自感的基本性质特征与日常应用,及其各个物理的求解(158~173课时)。
7、互感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的介绍(174~180课时)。
总结:从磁场到电,从电到磁场介绍并了解磁的基本性质;学习后需要能够自己独立运用安培定则,感应电动势的右手定则,法拉第定律和楞次定律去灵活分析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以及一些电磁感应现象。
学习建议:因电工基础入门涉及的电器设备与元件不多,所以在学习电工基础的过程中建议需要有一个直流的电源,导线,电阻,电容,线圈,磁体。可以通过自己操作一些简单试验演示来加深对电路,电路中的各个物理量,磁场,感应电动势、电流,电磁感应的自感和互感的理解。
二、中级篇
电路中级部分
1、电压源、恒压源与电流源、恒流源的基本知识介绍(41~44)。
2、电压源与恒流源的等效变换及电流源与恒压源的等效变换的基本内容介绍;等效变换的求解介绍(45~52课时)。
3、基尔霍夫定律所涉及的基本术语介绍,基尔霍夫的电流定律原理与运用的介绍;基尔霍夫的电压定律原理与运用的介绍(43~60课时;61~64课时)。
4、电阻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换介绍及其等换后电阻的求解方法介绍(65~76课时)。
5、支路电流法基本原理及其分析应用的介绍;网孔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分析应用的介绍;节点电位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分析应用的介绍(77~88课时;89~100课时;101~110课时)。
6、叠加原理的基本原理介绍及其在电路中分析计算应用介绍;戴维南定理的基本原理介绍及其在电路中分析计算运用的介绍(111~120课时;121~128课时)。
7、介绍四种理想受控源电路模型及对受控源电路的分析;非线性电阻及其在电路中各个物理量求解的介绍;受控源与非线性电阻的求解介绍。(129~132课时)。
总结:学习完后需要掌握电压源与恒流源的等效变换及电流源与恒压源,熟悉和运用基尔霍夫的电压定律与电流定律,需要掌握电阻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的计算,掌握支路电流法、网孔法、节点电位法以及叠加原理与戴维南定理分析求解电路中的各个物理量,了解四种理想受控源电路模型,掌握受控源与非线性电阻电路中的各个物理的求解。
学习建议:在分析和求解复杂电路时,应当要熟悉和理解基尔霍夫的电压定律与电流定律,叠加原理与戴维南定理以及支路电流法、网孔法、节点电位法,并懂得如何去运用这些方法与定律;基尔霍夫的电压定律与电流定律对分析电磁部分很有帮助。
电磁中级部分
1、在变压器中,互感线圈同名端判定及接线方式对变压器影响的分析的介绍;互感线圈的基本含义与符号的介绍;如何判定线圈的同名端的介绍;以及多线圈组合的同名端判定及楞次定律应用的介绍(181~185课时;186~188课时;189~191课时)。
2、同名端的测定方法介绍(192~195课时)。
3、具有互感的线圈的串联的连接方式及电感求解的介绍(196~201课时)。
4、物质的磁性介绍;磁性材料的磁性能介绍(202~206课时;207~212课时)。
总结:学完这个内容后,需要掌握互感线圈的同名端判定,互感线圈在变压器中的应用以及不过的接线方式所产生的结果分析;掌握多线圈组合的同名端判定与楞次定律的运用。
能否学好这部分决定了我们今后是否熟练的运用电磁来解决实际问。
三、高级篇
电路高级部分
1、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的介绍(261~271课时)。
2、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的介绍;相量的复数运算介绍(272~278课时;279~282课时)。
3、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及物理量求解介绍(283~288课时)。。
4、电阻元件、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的介绍,三种元件的各自交流电路中电流、电压与功率的关系分析与求解介绍(289~312课时)
5、r、l、c串联交流电路介绍以及其中的各个物物理的分析求解;阻抗串联的介绍(313~331课时)。
6、r、l、c串并联交流电路介绍以及其中的各个物物理的分析求解;阻抗的串并联的介绍;复杂的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332~347课时;348~351课时)。
7、谐振、串联谐振、并联谐振的介绍;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中的各个物理的分析与求解及对实际工作应用的影响(352~368课时)。
8、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功率因素以及功率与功率因素的关系的介绍(369~380课时)。
9、三相对称正弦交流电源及其星形、三角形联接的介绍;三相负载、三相负载的星形联接、负载三角形联接、三相功率以及电路中各个物理的分析求解的介绍(381~397课时;398~430课时)。
10、电路的动态过程,换路定律,初始值得计算的介绍(431~446课时)。
11、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rc电路的`全响应的介绍;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介绍;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L电路的全响应的介绍(447~458课时;459~468课时;469~498课时)。
总结:学习完这些内容后,需要能够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各个物理量的特征及运输公式;掌握电阻元件、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这三种元件对的电路以及组合成的复杂的电路后电路中各个物理量的求解;掌握电路的暂态过程的分析与求解。本章涉及的计算公式比较多,原理性很强,然而这部分内容对学习好变压器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有很大的帮助。掌握电路的暂态过程的各种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利用它来防止电气设备遭受破坏。
电磁的高级部分
1、磁路的及交流磁路的介绍;磁路的基本定律、分析计算的介绍(213~216课时;217~227课时)。
2、交流铁心线圈,功率损耗,电磁铁的介绍(228~248课时)。
3、变压器及特殊变压器的介绍(249~260课时)。
总结:学习完这些内容后,需要能够独立分析磁路与交流磁路各个物理量以及各个物理量的计算;懂得电磁的运用以及电磁出现故障如何分析;掌握电磁在电磁铁与变压器中的运用。学习好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工业用电时,控制电路部分带有电磁的电器设备出现了什么故障。
大部分学习电工基础的人来说,可能都会关心一个这样的问题,电工基础大部分都是理论的基础知识,我学习完后能够用这些知识解决什么实际问题?我学习完后能够做什么工作?能够赚多少钱一个月?
电工基础是每一个中级电工必须掌握的知识,所以大家学习完这边部分内容去考一个中级电工证。然后,就可以在找工作的时候,可以找这方面的工作,比如说电力系统中电器设备的维护与调试,电气设备故障的分析与诊断,家电安装与线路设计等。当然要能够很好的胜任这些工作,不能单单只懂电工基础的知识。和电工基础相关的一些知识大家也要学习,比如说特种设备安装与调试,供配电,各种低压电器设备与高压电器设备等,大家也需要掌握。
电工电路课件 篇4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欧姆定律》是人教版物理义务教育八年级下册第六章“欧姆定律”的第四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电流、电压、电阻与电压和电压的关系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安全用电”打下基础。所以欧姆定律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适合于学生探究学习,同时也适合让学生阅读自学。
2、说教材目标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认识能力,确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欧姆定律的认识,体会物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增强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3、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同一段电路中电流与电阻和电压的关系,体验控制变量法在实验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二、说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一年多来的实施新课程的经验主要在教法改革中突出以下几方面:一是大胆设计了学生探究同一段电路中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实验,突出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体现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基本理念,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精神以及创新意识。二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高法、讲授法、观摩法、阅读法、分析、归纳法等,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引导——启发的教学状态之中,以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三是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刺激和反应关系,而是个人借助某种“认知桥梁”或者“同化和异化”不断组织和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应重视学情,突出自主学习。本届初二学生一年半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半年的物理新教材的学习,已基本领会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也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及操作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阅读等方法获取物理知识。本节课通过阅读三道例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模仿分析、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真正掌握控制变量实验这种科学方法。如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保持电阻阻值不变,而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则调节变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自己摸索,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出“新”的物理规律。如让学生从实验得到的两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入新课 试电笔是检修电路时必备的工具,使用它来检查电路时手指必须接触到笔尾的金属体,让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
让一位学生当场检查教室里插座的火线和零线,并说说有没有不良的感觉。
引导学生分析、提问:通过人体的电流有多小?它与电路的电压和电阻有什么关系? 通过演示,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心向,引导学生提问问题。本节课从试电笔的使用引入新课,试电笔是家庭常备工具,同学大多有使用过,用这个例子引入,目的要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
探究发现 提出问题:
师:如果知道一个导体的电阻,还知道加在它两端的电压,能不能计算通过它的电流呢?
2、猜想或假设
允许同桌进行讨论。请学生发言,老师给予肯定、鼓励、引导,对学生的回答加以筛选,如:
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也许是其中的两个相乘等于第三个?也许是其中的两个相除等于第三个。
3、设计实验
学生实验桌上摆着的器材:定值电阻若干个、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学生电源、开头、导线若干。让学生根据以下电路图进行实验:在电路中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电流i,研究电流i与电阻r和电压u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4、进行实验
按图连接电路,测量并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
电阻r/ω 电压u/v 电流i/a
换接另一个电阻,再次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
5、分析和论证
结论:电流i、电阻r、电压u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6、评估与交流迁移拓
展 例题分析:我们已经,试电笔内必须有一支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通过人体的电流。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使用时流过
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教师启发指导:
要求学生读题;
让学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标出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
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4
电工电路课件 篇5
通过一个星期的电工实习,使我对电器元件及电路的连接与调试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打好了日后学习电工技术课的基础。同时实习使我获得了自动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际连接技能,培养了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独立工作的能力。最主要的是培养了我与其他同学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
1、熟悉手工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修理。
2、基本掌握电路的连接方法,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路的连接。
3、熟悉控制电路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及工艺流程,能够根据电路原理图、电器元器件实物,设计并制作控制电路板。
4、熟悉常用电器元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
5、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器元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数字万用表。
6、了解电器元件的连接、调试与维修方法。
2、讲解控制电路的设计要求、方法和设计原理;
4、组装、连接、调试自动控制电路;试车、答辩及评分
5、拆解自动控制电路、收拾桌面、地面,打扫卫生
6、书写实习报告
对交流接触器的认识
交流接触器广泛用作电力的开断和控制电路。它利用主接点来开闭电路,用辅助接点来执行控制指令。主接点一般只有常开接点,而辅助接点具有两对常开和常闭功能的接点,小型的接触器也经常作为中间继电器配合主电路使用。
交流接触器的接点,由银钨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高温烧蚀性。它的动作动力于交流电磁铁,电磁铁由两个“山”字形的幼硅钢片叠成,其中一个固定,在上面套上线圈,工作电压有多种供选择。为了使磁力稳定,铁芯的吸合面,加上短路环。交流接触器在失电后,依靠弹簧复位。另一半是活动铁芯,构造和固定铁芯一样,用以带动主接点和辅助接点的开断。
对中间继电器的认识
中间继电器是一种特殊的接触器(即开关)。它上面是常闭触点,下面是常开触点,当线圈通电后,利用电磁力使上面常闭触点分开,下面常开触点闭合。它用于在控制电路中传递中间信号。
中间继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与交流接触器基本相同,与接触器的主要区别在于:接触器的主触头可以通过大电流,而中间继电器的触头只能通过小电流。所以,它只能用于控制电路中。
对连接自动控制电路实习的感受:
在一周的实习过程中,最挑战我动手能力的一项训练就是连接电路。对我来说,这无疑是一门新的学问,既是一种挑战,也使我学到了很多有使用价值的知识。这个实习是我最感兴趣的实习,因为从小我就喜欢组装和拆卸。总结这个实习,我感觉自己有时候十分的粗心。刚开始检测电器元件的时候,由于粗心,竟然将已损坏的元件误检测成为正常元件,结果导致我又重新连接线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连接元件过程中,由于事先没有计划好元件之间的连接,导致接线在电路板上长距离绕行,既浪费了材料,又使电路板面显得凌乱。但值得欣慰的是,我连接的线路的接线头达到了老师讲解时提出的“似露非露”的标准。在这个实习环节中,我明白了细心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十分的不足,缺乏锻炼,在这种情形下无法胜任以后的工作,所以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应该努力的将理论与实际联合起来,着重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使自己面对以后的工作时有一定的底气与信心。
总的来说,我对这门课是热情高涨的。
第一,我从小就对这种小制作很感兴趣,那时不懂连接和组装,却喜欢把东西给拆来装去,但这样一来,这东西就给废了。现在的电工实习课,正是学习如何把东西“装回去”。每次完成一个步骤,我都像孩子那样高兴,并且很有“成就感”。
第二,电工电子实习,是以学生自己动手,掌握一定操作技能并亲手设计、制作、组装与调试为特色的。它将基本技能训练,基本工艺知识和创新启蒙有机结合,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高技能人才,仅会操作鼠标是不够的,基本的动手能力是一切工作和创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通过一个星期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与有收获:
一、对电工技术的理论有了初步的、系统的了解。我了解到了控制电路板图的设计制作与工艺流程、连接电器元件的技巧等。这些知识不仅在课堂上有效,对以后的电工技术课的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二、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是个很大的锻炼。实践出真知,纵观古今,所有发明创造无一不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没有足够的动手能力,就奢谈在未来的科研尤其是实验研究中有所成就。在实习中,我锻炼了自己动手技巧,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做控制电路组装与调试时,好几个元件的间距特别小,稍不留神,就把连接好的接线又弄断了,但是我还是完成了任务。最后,特别感谢在实习过程中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
电工电路课件 篇6
通过这次对调频接收机的设计与制作,让我了解了设计电路的过程,也让我了解了关于调频接收机的原理与设计理念。实际接线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条件制约,不可能与理想情况完全一致,。所以,在设计时应考虑两者的差异,从中找出最适合的设计方法。
整个过程花了我不少时间,可当做完时才发现做这个数字钟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主要是在调试时花了不少时间,其间换了不少器件,有的器件在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运行中就无法看到效果,所以调试花了我不少时间,有时无法找出错误便更换器件重新接线以使电路正常运行。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能把理论中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起来,并在调试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电路的调试提高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在设计中独立解决问题,也包括怎样去查找问题。似乎所有的事都得自己新手去操作才会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小小的课程设计让我可以熟练的操作multisim软件,也了解了不少器件的功能的应用,也加深了对数字电路认识和理解。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用软件仿真,如果是实际加工电路板就更加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了,因此,我们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通过这次对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让我们了解了设计电路的程序,也让我们了解了数字钟的原理和设计理念。要设计一个电路总要对着一个参考电路图才可以连接,但是最后的成品却不一定与想象的完全一样,因为在事迹接线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条件制约,所以要合理布局这样连出来的成品才比较美观。设计过程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面前,我们没有退缩,而是勇敢的去面对,积极的去解决,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和他人的帮助,最终取得了成功。通过亲自动手连线,试验,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巩固了书本的'知识,同时也学到了新的学问,明白了实践的可贵性。动手能力的提高,细心与耐心的培养,品尝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是我们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最大的收获。
在整个课程设计完后,总的感觉是:有收获。以前上课都是上一些最基本的东西,而现在却可以将以前学的东西作出有实际价值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确学得到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如:如何利用现有的元件组装得到设计要求,如何找到错误的原因,如何利用计算机来画图等等。但也遇到了不少的挫折,有时遇到了一个错误怎么找也找不到原因所在,找了老半天结果却是芯片的管脚接错了,有时更是忘接电源了。在学习中的小问题在课堂上不可能犯,在动手的过程中却很有可能犯。特别是在接电路时,一不小心就会犯错,而且很不容易检查出来。但现在回过头来看,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这次课程设计,加强了我们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很多元件的功能,并且对于其在电路中的使用有了更多的认识。而且还记住了很多东西。比如一些芯片的功能,平时看课本,这次看了,下次就忘了,通过动手实践让我们对各个元件印象深刻。
在制作PCB时,发现细心耐心,恒心一定要有才能做好事情,首先是线的布局上既要美观又要实用和走线简单,兼顾到方方面面去考虑是很需要的。另外就是制板和焊接,在这方面问题不是很大。
最后就是调试了,出现的问题还是很多的。比如发现有部分功能没有实现,仔细检查了一遍,才发现有根线接错了,而且有些地方存在虚焊现象。改正了之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此次课程设计,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比如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出现差错的随机应变,和与人合作共同提高,都受益匪浅,今后的制作应该更轻松,自己也都能扛的起并高质量的完成项目。
感谢老师的指导,也同样谢谢其他各组同学的无私帮助!
经过了近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查找资料,我终于完成了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这篇论文。从开始接到论文题目到设计的实现,再到论文文章的完成,每走一步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尝试与挑战,这也是我在大学期间和同学完成的项目。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有很多感受,从对模拟电路的粗略认识和对相关软件不很了解的状态,开始了独立的学习和试验,查看相关的资料和书籍,让自己头脑中模糊的概念逐渐清晰,使自己非常稚嫩作品一步步完善起来,每一次改进都是我学习的收获,每一次试验的成功都会让我兴奋好一段时间。
虽然我的论文作品不是很成熟,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我可以自豪的说,这里面的每一段文字,都有我的劳动。我相信其中的酸甜苦辣最终都会化为甜美的甘泉这次做论文的经历也会使我终身受益,我感受到做论文是要真正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情,是真正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研究的能力,没有自己的研究,就不会有所突破,那也就不叫论文了。希望这次的经历能让我在以后学习中激励我继续进步。
电工电路课件 篇7
电流和电压
[目标]:掌握电流与电压的概念
[课时]:1课时
教学要点:
一、电流的基本概念
电路中电荷沿着导体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其方向规定为正电荷流动的方向(或负电荷流动的反方向),其大小等于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用符号I,设在 Dt =t2-t1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Dq ,则在Dt时间内的电流强度可用数学公式表示为式中,Dt为很小的时间间隔,时间的国际单位制为秒(s),电量Dq的国际单位制为库仑(C),电工基础教案 电路。电流 (t)的国际单位制为安培(A)。常用的电流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mA、千安kA等,它们与安培的换算关系为1 mA =10-3A;1 mA = 10-6A;1 kA = 103 A
二、 直流电流
如果电流的大小及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即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相等,则称之为稳恒电流或恒定电流,简称为直流,记为DC或dc,直流电流要用大写字母I表示。
三、交流电流
如果电流的大小及方向均随时间变化,则称为变动电流,教案《电工基础教案 电路》。对电路分析来说,一种最为重要的变动电流是正弦交流电流,其大小及方向均随时间按正弦规律作周期性变化,将之简称为交流(Alternatingcurrent),记为AC或ac,交流电流的瞬时值要用小写字母i或i(t)表示。
四、电压
1.电压的基本概念电压是指电路中两点A、B之间的电位差(简称为电压),其大小等于单位正电荷因受电场力作用从A点移动到B点所作的功,电压的方向规定为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的方向。电压的国际单位制为伏特(V),常用的单位还有毫伏(mV)、微伏(mV)、千伏(kV)等,它们与伏特的换算关系为1 mV = 10-3V; 1 mV = 10-6V; 1 kV = 103V2。直流电压与交流电压如果电压的大小及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则称之为稳恒电压或恒定电压,简称为直流电压,用大写字母U表示。如果电压的大小及方向随时间变化,则称为变动电压。对电路分析来说,一种最为重要的变动电压是正弦交流电压(简称交流电压),其大小及方向均随时间按正弦规律作周期性变化。交流电压的瞬时值要用小写字母u或u(t)表示。
[课堂作业]:
1.形成电流的充要条件是
A.必需有电源B.电路必需闭合C.导两端必需有持续的电压D.只需将导体放在电场中
2.区别交流还是直流电,关键是看电流的方向。大小,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
A.稳恒直流B.脉冲直流C.交流电D.正弦交流电
3.习惯上规定定向移动的方向作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
A.正电荷B.负电荷C.相同D.相反
4.为了确定电流的方向而假定的方向叫方向。若计算出的电流为正,则表示实际电流方向与参考方向
A.参考B.实际C.相同D.相反
5.电压反映了( )做功的本领的大小。电压的方向规定为( )
A.电场力对单位正电荷 B.非电场力对单位正电荷 C.高电位指向低电位 D.低电位指向高电位[课后反思]:本节内容安排得多了一点。所学的知识因为学生基础差而不能完全落实
电工电路课件 篇8
这里可不是说弄坏了什么东西,而是基于大家都明白的一个道理:水火无情,电更无情。老师每次让学生实验时,彷佛对学生很不放心,可谓事必躬亲,再三嘱咐,这也有一个好处:试验堕落的可能性大大削减,而且安素性也大大增加了。
学习不仅需要智力、能力,更需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仪表误差、读数误差、电源电压不稳、线路接触不良、接线错误等故障城市影响实验结果,造成实践与理论的脱节。这就要修业生在实验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如实地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不允许人为改动,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分析错误和产生误差的原因。然后,尽可能摆设学生重做实验,直至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讲授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勇气.做实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胆大心细.一个老师曾经说过,做实验肯定是要大胆,失败了可以重做,仪器坏了可以再买,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每次做实验的时候,我们城市遇到如许一种情况,或是我们自己,或是他人,每次遇到问题就问同学问老师,未免有点"拿来主义",实质上说确实缺乏勇气的一种表现,就实验,遇到卡壳是很常见的,这未免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在肯定是程度上锻炼了我们.
操作的时候要心细、谨慎,避免触电及意外的受伤。通过这为期一周的电工实训,我确实是学到了很多知识,拓展了自己的的视阈。通过这一次的电工实训,增强了我的动手打操作的能力,培养了我们的规范化的工作作风。在为期一个月的实训当中感触最深的便是实践联系理论的重要性,当遇到实际问题时,只要认真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一步一步的'去探索,是完全可以解决遇到的一般问题的。本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使我们对电子元件及电路安装有肯定是的感性和理性熟悉,培养和锻炼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地结合,作到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而且还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以后的顺利就业作好准备。
电工电路课件 篇9
教学目的
1、了解电容器的参数。
2、了解电容器的种类及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容器的参数.
教学难点:电容器的种类及特点。
教学方法:类比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一课时授完。
教 具:瓷片电容器、云母电容器、电解电容器、可调电容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Ⅰ、复习导入:
1、复习提问:电容器、电容的定义公式、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公式
2、导入新课:电容器的各类繁多,不同种类电容器的性能、用途不同,同一类的电容器也有许多不同的规格,要合理选择和使用电容器,就必须对电容器的参数有种类有充分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电容器的参数和种类方面的问题。
Ⅱ、讲授新课:
一、电容器的参数
1、额定工作电压
(1)、电容器的额定工作电压是指使电容器能长时间地稳定工作,并且保证电介质性能良好的直流电压的数值。
(2)、额定工作电压一般叫耐压。
(3)、电容器上所标的电压就是工作工作电压,一般直接标注在电容器外壳上。
(4)、如果把电容器连接到交流电路中,必须保证电容器的工作工作电压不低于交流电压的最大值,否则电容器会被击,造成不可修复的永久损坏。
2、标称容量和允许误差
(1)、标称电容量是标志在电容器上的电容量。
(2)、电容器实际电容量与标称电容量的偏差称误差,在允许的偏差范围称精度。 精度等级与允许误差对应关系:00(01)-±1%、0(02)-±2%、Ⅰ-±5%、Ⅱ-±10%、Ⅲ-±20%、 Ⅳ-(+20%-10%)、Ⅴ-(+50%-20%)、Ⅵ-(+50%-30%)
(3)、一般电容器常用Ⅰ、Ⅱ、Ⅲ级,电解电容器用Ⅳ、Ⅴ、Ⅵ级,根据用途选取。
3、绝缘电阻
(1)、直流电压加在电容上,并产生漏电电流,两者之比称为绝缘电阻。
(2)、当电容较小时,主要取决于电容的表面状态,容量0.1F时,主要取决于介质的性能,绝缘电阻越小越好。
4、损耗
(1)、电容在电场作用下,在单位时间内因发热所消耗的能量叫做损耗。
(2)、各类电容都规定了其在某频率范围内的损耗允许值,电容的损耗主要由介质损耗,电导损耗和电容所有金属部分的电阻所引起的。
5、频率特性
随着频率的上升,一般电容器的电容量呈现下降的规律。
二、电容器种类和选用
1、常用的各种电容器及其符号表示: (见课本P71图3-3)
2、电容器的种类
(1)、按照结构分三大类:固定电容器、可变电容器和微调电容器。
(2)、按电解质分类:有机介质电容器、无机介质电容器、电解电容器和空气介质电容器等。
(3)、按用途分有:高频旁路、低频旁路、滤波、调谐、高频耦合、低频耦合、小型电容器。
(4)、按制造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瓷介电容、涤纶电容、电解电容、钽电容,还有先进的聚丙烯电容等。
(5)、高频旁路:陶瓷电容器、云母电容器、玻璃膜电容器、涤纶电容器、玻璃釉电容器。
(6)、低频旁路:纸介电容器、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涤纶电容器。
(7)、滤波:铝电解电容器、纸介电容器、复合纸介电容器、液体钽电容器。
(8)、调谐:陶瓷电容器、云母电容器、玻璃膜电容器、聚苯乙烯电容器。
(9)、低耦合:纸介电容器、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涤纶电容器、固体钽电容器。
(10)、小型电容:金属化纸介电容器、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聚苯乙烯电容器、固体钽电容器、玻璃釉电容器、金属化涤纶电容器、聚丙烯电容器、云母电容器。
3、电容器的选用
在实际选用电容器时,不仅要考虑电性能要求,还应考虑它的体积、种类、重量及价格等因素;不仅要考虑电路要求,还应考虑电容器的使用环境。总之,在选用电容器时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1)、首先应满足电性能要求,主要考虑电容量,允许误差和额定工作电压等指标是否达到电路要求,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造成浪费,过低不但达不到电路要求,而且不安全。
(2)、考虑电路要求和使用环境,如电力系统用以改善系统的功率因数时,应选择额定工作电压高,容量大的电力电容器;在谐振回路中,应选择稳定性高,介质损耗小的云母电容器或陶瓷介质电容器等;用于电源滤波时,应选用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器。
(3)、考虑装配形式,体积及成本等。
(4)、对电容器的型号及意义熟悉,这也是选用电容器的依据之一。
一般固定电容器的型号意义可查阅有关的手册,如某电容器型号为CZG型,则表示管状纸介质电容器,具体意义如下:
C为主称(C表示电容器);
Z为介质材料(Z代表纸介质);
G为分类及特征代号(G表示管状)。
Ⅲ、本课小结
1、电容器的参数。
2、电容的种类及特点。
Ⅳ、课余作业:课本P72小练习1、2。
电工电路课件 篇10
一、制订的依据
本大纲制订的主要依据是参照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并参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业技能培训理论课程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区和在校生的特点制订该大纲。
二、性质与任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府转变行政管理职能的新形势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国家对规定的职业资格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把人才培养和合理使用结合起来,在我国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并重的证书制度,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本课程的培训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需要而设置的。
三、基本要求和内容
维修电工技术的培训对象为在校生及社会人员。
本课程突出针对性、典型性、实用性,注重实践环节,兼顾理论知识,旨在培养应用型的工程技术人员。学员学完该课程后,将在理论与职业技能上得到系统的训练,达到国家职业技能的鉴定要求。
四、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
培训内容分应知(知识)和应会(技能)两部分,其比例为3 :7 。知识要求包括相关知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技能要求包括电工工具、材料与仪表、基本操作技能和安全文明生产。通过培训,提高学员技术素质、职业技能和应聘能力。
维修电工职业各级的技能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要求。
电工电路课件 篇11
教学目的
1、知道电容器的概念,认识常见的电容器,理解电容器的概念及定义方法,掌握电容的定义公式、单位,并会应用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知道改变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电容的物理意义;影响平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掌握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及其组成;理解电容的物理意义;记住平板电容器电容值 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类比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一课时授完。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Ⅰ、复习导入:
1、复习提问:叠加定理内容与应用条件。
2、导入新课:电容器是电路的基本元件之一,在电工和电子技术中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电力系统中利用它可改善系统的功率因数;在电子技术中,利用它可起到滤波、耦合、隔直、调谐、旁路和选频等作用。这节课我们就来介绍电容器的基本概念。
Ⅱ、讲授新课:
一、电容器和电容
1、电容器:
(1)、电容器:指在电路中储存电场能量的元件是由两个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电极中间夹一层绝缘体(又称电介质)所构成。
(2)、电容器最基本的特性:能够存储电荷。
(3)、用途:具有“隔直通交”的特点,在电子技术中,常用于滤波、移相、旁路、信号调谐等;在电力系统中,电容器可用来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
(4)、主要技术参数:电容量、允许误差、额定电压。
(5)、工作原理:把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分别接到电源的正负极上,电容器的两极板间便有电压U,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自由电子定向运动,使得A板带有正电荷,B板带有等量的负电荷。电荷的移动直到两极板间的电压与电源电动势成骑虎相等时为止。这样在两个极板间的介质中建立了电场,电容器储存了一定量的电荷和电场能量。
2、电容
(1)、电容量是衡量电容器储存电荷能力大小的一个物理量,简称电容,通常也用符号C表示。
(2)、含义:电容器任一极板所储存的电荷量,与两极板间电压的比值叫电容量,简称电容。用字母C表示。
(3)、电容定义式为:CQU式中 Q——一个极板上的电荷量,单位是库[仑],符号为C;
U——两极板间的电压,单位是伏[特],符号为V;
C——电容,单位是法[拉],符号为F。
(4)、物理意义: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大小
(5)、单位换算:法拉,简称法,通常用符号“F”表示。
当电容器两端所加的电压为1V时,若在任一极板上储存1C的电荷量,则该电容器的电容量就是1F。
实际应用常用的是较小的单位有微法(μF)和皮法(pF): 1μF=10F 1pF=10F
二、平行板电容器
1、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理论与实验证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两极板的正对面积成正比,与两极板的距离与反比,并跟板间插入的电介质有关。
2、平行板电容器电容计算的数学表达式为
ε——某种电介质的介电常数,单位是法[拉]每米,符号为F/m;
S——极板的有效面积,单位是平方米,符号为㎡;
d——两极板间的距离,单位是米,符号为m;
C——电容,单位是法[拉],符号为F。
3、注意:
(1)、对某一个平行板电容器而言,它的电容是一个确定值,其大小仅与电容器的极板面积大小、相对位置以及极板间的电介质有关;与两极板间电压的大小、极板所带电荷量多少无关。
(2)、不同电介质的介电常数不同,真空中的介电常数用ε0表示,实验证明:其它电介质的介电常数与真空中的介电常数的比值,叫做某种物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并不是只有电容器才有电容,实际上任何两个导体之间都存在着电容。
Ⅲ、本课小结
1、电容器的定义与基本特性
2、电容的概念与定义公式
3、平行板电容器公式与应用.
Ⅳ、课余作业:课本P69小练习1、2、3、4.
电工电路课件 篇12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欧姆定律》是人教版物理义务教育八年级下册第六章“欧姆定律”的第四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电流、电压、电阻与电压和电压的关系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安全用电”打下基础。所以欧姆定律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适合于学生探究学习,同时也适合让学生阅读自学。
2、说教材目标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认识能力,确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欧姆定律的认识,体会物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增强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3、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同一段电路中电流与电阻和电压的关系,体验控制变量法在实验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二、说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一年多来的实施新课程的经验主要在教法改革中突出以下几方面:一是大胆设计了学生探究同一段电路中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实验,突出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体现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基本理念,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精神以及创新意识。二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高法、讲授法、观摩法、阅读法、分析、归纳法等,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引导——启发的教学状态之中,以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三是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刺激和反应关系,而是个人借助某种“认知桥梁”或者“同化和异化”不断组织和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应重视学情,突出自主学习。本届初二学生一年半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半年的物理新教材的学习,已基本领会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也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及操作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阅读等方法获取物理知识。本节课通过阅读三道例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模仿分析、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真正掌握控制变量实验这种科学方法。如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保持电阻阻值不变,而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则调节变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自己摸索,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出“新”的物理规律。如让学生从实验得到的两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1、教学环节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试电笔是检修电路时必备的工具,使用它来检查电路时手指必须接触到笔尾的金属体,让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
让一位学生当场检查教室里插座的火线和零线,并说说有没有不良的感觉。
引导学生分析、提问:通过人体的电流有多小?它与电路的电压和电阻有什么关系? 通过演示,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心向,引导学生提问问题。本节课从试电笔的使用引入新课,试电笔是家庭常备工具,同学大多有使用过,用这个例子引入,目的要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
探究发现
提出问题:
师:如果知道一个导体的电阻,还知道加在它两端的电压,能不能计算通过它的电流呢?
2、猜想或假设
允许同桌进行讨论。请学生发言,老师给予肯定、鼓励、引导,对学生的回答加以筛选,如:
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也许是其中的两个相乘等于第三个?也许是其中的两个相除等于第三个。
3、设计实验
学生实验桌上摆着的器材:定值电阻若干个、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学生电源、开头、导线若干。让学生根据以下电路图进行实验:在电路中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电流i,研究电流i与电阻r和电压u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4、进行实验
按图连接电路,测量并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
电阻r/ω 电压u/v 电流i/a
1
2
3
换接另一个电阻,再次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
5、分析和论证
结论:电流i、电阻r、电压u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6、评估与交流
迁移拓展
例题分析:我们已经,试电笔内必须有一支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通过人体的电流。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教师启发指导:
要求学生读题;
让学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标出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
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4
电工电路课件 篇13
转眼间,为期5天的电工技能实训生活很快划上了句号。最初进入实训教室一脸茫然,看着书上所写的各种实训项目,更是一头的雾水。心里有些许的紧张,害怕不能独立的完成实训内容。然而,实训的老师们都非常敬业,耐心的跟我们讲述操作的过程,悉心的指导,让我们得以顺利地完成实训。实训期间我们每天不知疲惫,大家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跟着老师的步伐,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这几天的实训可以肯定地说是我大学生活里最珍贵和难忘的回忆。
本次实训,我们一共做了四个项目,分别是:
导线绞接和绝缘恢复:我们掌握了电工作业中常见的几种导线连接方式:单股铜导线的直接连接和T型分支连接,多股铜导线的直接连接和T型分支连接,最后对导线的接连处各自做了绝缘恢复。
印刷电路板的制作:我们先对所用的电子元器件进行了初步了解,学习了相关的电子元器件,并在焊装前测试了它们是否能正常工作。同时,学习正确使用电烙铁,并在废旧电路板上熟悉焊接技术。实训内容为焊接一块跑马灯电路,期间做到了能够对电路板进行检测,对电路板进行故障排除。
水晶头制作:我们用RJ45接头根据不同的接线排序方式分别制作了交叉线和直通线。并充分掌握了如何制作牢固可靠的水晶头的要点。
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重连锁的正反转控制:通过这个实训我们掌握了学习了低电压电器的有关知识,了解其规格,型号及使用方法,控制电路的接线及检查的方法。掌握了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重连锁的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了解控制电路的基本环节的作用。其中配线的工艺要求特别重要,导线需在一个平面,且同一平面内导线不能交叉。走线需按照“横平竖直,导线成束”的总体工艺要求完成。而且正反装控制回路中的按钮开关内部接线特别容易出错。完成接线后需自检保证相间绝缘后才能通电试验,通电顺序也非常重要。
通过了这5天的电工技能实训,培养了胆大、心细、谨慎的工作作风。通过这次实训,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对实际操作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在实训的这段时间里,也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最后,再次感谢学校以及电工实训教学组给了我们这次机会。电工教学组的老师特别是任课老师杨老师和倪老师的耐心指导。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一定谨记老师们的教导,认真的学习工作
电工电路课件 篇14
《电工电子技术》是机电学院有关工程专业本科班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涉及了一定的专业基础课程,直接关系到对本科学生的能力培养。
本课程授课时间按学院规定安排在第3学期,在专业基础课全部完成后,总共20课时(实训授课)。
根据对本专业的专业设置要求,并根据专业课程需要的知识结构以及所选教材的内容,制定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授课计划,进行了课时的合理分配。
根据被授课学生专业特点,我们选用了科学出版社出版、张永红主编的《电工使用技术实训教材》教材,该书逻辑性、工程性很强。我们对教材研究、分析后,选取其中最必要、最重要的内容用于20课时的教学。
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除了获得电工实习的必要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理论的基本概念,熟悉电工基本特征,具备较为扎实电工实习的能力。使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受到初步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电工实习操作技能;使学生对电工技术在现代工业的研究和发展中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电气专业知识、掌握电气控制工程技术以及今后知识更新打下必要的电工操作技能基础。
教师在实验前认真进行了实验教学备课。学生对实验课重视,实验课都获得了较好效果。整体成绩比较理想。
对实训课质量的考核,采取以现场操作考核分和实验报告结合的方法,克服了学生互相抄袭的弊病,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同学们实训水平。
建议:有条件情况让学生去工厂参观现代化的整机产品生产线,使他们亲自看一看工业控制的实际操作,整机产品生产工艺的全过程以及工厂企业的生产、质量管理水平,以体会现场的生产气氛,管理理念,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
电工电路课件 篇15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加快数控产业的发展,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全面育人,打好基础,熟练技能,使学生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高素质的创业型劳动者。培养能够胜任数控技术应用方面工作的技术人员。在总结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特点和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电工基础》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类、电气电力类等专业必备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工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会使用常用电工工具与仪器仪表;能识别与检测常用电工元件;能处理电工技术实验与实训中的简单故障;掌握电工技能实训的安全操作规范。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电工技术的认知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参加电工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工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电工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选学模块两部分组成。
1.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54学时。
2.选学模块是适应不同专业需要,以及不同地域、学校的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选学内容,选定后即为该专业的必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少于10学时。
3.课程总学时数不少于72学时。
四、教学目标
1.掌握电工、电子线路的基础知识。
2.掌握电子设备、电子产品常用元器件及材料的基本知识。
3.具有操作和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
4.具有阅读电子整机线路和工艺文件的初步能力。
5.具有电工、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管理的初步能力。
6.具有电工、电子设备、电子产品装配、调试、检测、销售与维修的技能;
7.具有操作、使用与维护较复杂的电子设备的能力。
8.具有操作、使用与维护一般电工设备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设置和要求
根据数控专业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修订与删减,数控专业的学生以学习数控技术为主,根据其需要现制定学习内容如下:
1.直流电路:正确理解直流电路中关于电路、电压、电流、电动势、电阻、电能、电功率等的基本概念,能熟练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电路的计算,了解复杂电路的分析方法。
2 .单相正弦交流电:了解表征正弦交流电的各个物理量;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种表示方法;掌握纯电阻电路中电压电流的大小相位关系,简单了解电容器和电感的功能和一般应用。
3.三相交流电:了解三相交流电的产生和输电方式;掌握星型连接和三角形连接线电压、线电流、相电压、相电流之间的关系。
4.安全用电:安全是第一要素,该点要结合电子专业的实际着重讲解。让学生了解生产生活中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
想了解更多电工电路课件的资讯,请访问:电工电路课件